插秧女
關燈
小
中
大
插秧女
柏舟公社知青有個月光詩社,成員有姬隱菊、蘇武牧、呂子瞻、袁鳴三、茍靈均、劉子美、封子羽等。外人眼中他們都自命清高,和那些專事歌頌新農村的知青宣傳隊筆桿子有異,稱之為散仙。
這天下雨,忙壞瓦檐,閑著老牛。紅了草莓,綠了芭蕉。封岳在家臥聽雨聲,感到百無聊賴,待垂註的雨簾成了飛絲,就拎著吉他出去。
河岸邊有幾行垂柳,樹中藏著唱得嬌滴滴脆生生的黃鸝。沙灘上幾只瘦伶伶的白鷺一動不動站著,對風景睜只眼閉只眼,意在腳下的魚。
上游半裏便是渡口。他從守甘蔗的棚子中扯束谷草來挽成個草把,坐在岸邊悠悠然彈了起來。
這時渡船從對面劃過來了,雨絲中隱現出一件綠衣裳。巧哇,他精神一振。這飄舉若仙紗的綠衣裳他見到多次,姑娘始終不知其名。
也想打聽,但那樣就沒有朦朧詩的味道了,面紗將挑起未挑起的味道,愛與路人之間的味道,永葆美好不至於一個跟鬥栽下去的味道。
他此時尋思,我過去彈的西方曲子,世界名歌,她從不向這邊看一眼,反而扭頭北望,真是南轅北轍呀!那她欣賞的莫非是古曲不成?就彈支《雨霖鈴》,彈完了直到她下船,趕快又彈《滿江紅》。
可她依舊面向著北方,小佇片刻,然後就走遠了。
她莫非竟是音盲?不可能,她明明在聆聽嘛!那她是故意捉弄我?這就很好!
就不知是孩子氣的?還是挑逗的?戲謔的?惡毒的?惡毒的最好!哈哈哈,他心裏在喊。
原來秋霞左耳患過耳疾。封岳吉他聲雖從下游傳來,她卻覺得是從右耳方向傳來的,故她每次下船都要向北眺望聆聽一會。
沮喪之至,回去待了一會,就往呂子瞻組上走去。今天是詩社的社日,輪到呂子瞻做東。呂子瞻住在山腳下,要走四十分鐘。
他路過老猿教書的地方,進去看一眼。老猿是袁鳴三寫詩用的號。
這是個初小,兩個老師各教兩個年級,老猿教三、四年級,這名叫“覆式班”。兩個年級共三十幾個學生,但教室裏的娃兒有四十多個,乃因為有的女學生背著、帶著弟弟妹妹。
老猿在課堂上教這個年級讀書,就布置那個年級做作業。教室後面有塊地,這個年級上課時,那個年級還可以去勞動。老猿雖然忙裏忙外,實際處理得游刃有餘,連改學生作業都能當堂完成。
唯一傷腦筋的是女學生背著抱著的娃兒啼哭,或要解便,有時需要他去幫助。像今天這樣下著雨,娃兒哭了是不可叫女學生背出去哄的,只可讓她在教室後面和側邊過道抱著走來走去,拍著哼著,老猿自己聲音也要壓低一點。
子羽說已經到了放學時間了吧?袁鳴三說還有五分鐘。子羽說唉呀,五分鐘,放了算了!
呂子瞻知青組一排幾間坐西朝東土磚砌的青瓦房,是下鄉後由隊上新修的。前面垂柳和水渠,後面有些桉樹。呂子瞻於南墻外邊打個一丈見方的三合土壩兒,上用麥草搭個單坡頂的偏廈,稱做茅亭。
雨又在下,呂子瞻、姬隱菊、蘇武牧、茍靈均和劉子美都在茅亭裏坐著喝茶,說柏舟文壇的近事。
呂子瞻說茶葉是從市裏帶來的“一花”即一級茉莉花茶。市民愛喝三花,茶館一般是泡五花,一花算是極品了。
劉子美綽號小胖,問大家看最近一期的《米縣群眾報》沒有?姬隱菊嗤之以鼻:“《群眾報》?揩桌子我都不要。”
小胖道:“那上面有篇柏舟文藝宣傳隊的劉某寫的報導,吹噓他們宣傳隊如何學習著作。”
茍靈均笑道:“也不叫吹噓,是事實,他們學得比縣委機關幹部都還要認真!”
小胖道:“報導說,晚飯後,在清白的月光下,在秋蟲熱鬧的伴奏聲中,我們在曬壩上坐成一圈……”
姬隱菊道:“沒有寫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在高高的谷堆旁邊”是流行新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中的句子。
呂子瞻道:“嘻,在清白的月光下,又不是魯迅的《藥》!”
旋又說起清流詩社魏康的事,茍靈均怨恨魏康借書不還,“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下鄉來的車上,我在看,他抓過去的,兩年了!每次問他都東支西捂,前天趕場我碰到問他,幹脆說記不得了!”
問大家:“你們曉不曉得魏康在跟株林四隊的鄭艷耍朋友?”
小胖:“哦?不曉得。聽說鄭艷下鄉前就耍起朋友,下鄉後又……唉唉,完全是只破鞋!”
茍靈均道:“正是。可是魏康竟說他發現了一顆埋在汙泥中的明珠!”
眾人聽了都忍俊不禁。小胖含著口茶,趕快跑兩步“噗”一聲噴出,之後又“哎呀哎呀”笑著,“吭吭”咳著嗽,臉紅筋脹喘不過氣來。
趁他緩過氣來之前,大家都不做聲,各自都在洗滌把玩這顆剛掘出來的明珠,將它變成了姿色可餐的鄭艷臉龐……
子羽和老猿出現時,小胖正站起做朗誦狀,見了便等他們走攏坐下,方朗誦。他是左撇子,左手誇張伸出,拖著嗓子:“啊——兩角!”姿勢不變等著叫好。
蘇武牧、茍靈均、呂子瞻、姬隱菊笑著鼓幾下掌。
小胖解散姿勢,對一臉迷惑的子羽、老猿解釋道:“微型詩,加標點符號一共才五個字。”
茍靈均道:“詩的靈感來自呂子瞻說的,《詩刊》的稿酬,現在不算字數了,算行數,一行兩角!”
子羽笑問:“那階梯詩……”
意思這樣計稿酬的話階梯詩那就太劃算了。眾人道:“是呀,是呀!”
呂子瞻提起開水瓶給子羽和老猿面前的茶杯摻水:“你二位先品一花,再品評敝人的兩首舊體,他們幾位都已經評過了。”
呂子瞻把一張詩箋遞給子羽,這是張真資格印花的詩箋,名叫薛濤箋,毛筆小楷。
贈友人二首
魚雁姍姍何太遲,報春喜鵲上高枝。路經蓬島幾重遠,心有靈犀一樣癡。石磨豆汁簡做飯,囊盛螢火好觀棋。故林莫灑子規血,野鶴翩翩任所之。
其二
階前五柳真師表,也學先生世外逃。嵇子絕琴嗟志短,孔明遺恨怪才高。日中南阮曬褌布,月下東籬飲濁醪。誰為風騷六載事?淚花研墨漫揮毫。
子羽拿著慢悠悠哼了一遍,遞給老猿。眾人因老猿是寫新詩的,對舊詩說不出個子曰,故都在等他開腔,只有呂子瞻本人顯得漫不經心,但這分明是在掩飾心裏的躁動。
子羽便笑道,我喜歡第一首,換做凝神之態:“你們聽,現在杜鵑正叫個不停,它恐怕已經叫出血來了。”擡頭望著鳥聲傳來的樹林。
茍靈均嘆道:“這鳥兒真是太執著了,還是隨遇而安的好。”
子羽便又笑著道:“第二首,諸葛亮未完成統一大業,只能怪他的才短,不是孫武或拿破侖那樣的軍事天才,你怎麽反而怪他的才高?”
呂子瞻道:“如果他的才不高,劉備就不會三顧茅廬了,頂多只有一顧,就還是讓他在南陽躬耕。這樣他一輩子自由自在的種田,又經常有水鏡先生、崔州平等人前來飲酒做詩,有什麽遺恨可言呢?”
大家一陣哈哈。
詩社社規,每次聚會的東道主要有新作,客人可有可無。老猿帶來了新作《插秧女》,他站起給大家朗誦:
你看!對面坡上,
有個年輕的姑娘
她對著西沈的太陽,
獨自在插秧,獨自在歌唱。
她後面是一個個秧束,
她面前是勻凈稀疏的秧行
她偶爾直起腰來,揩揩汗,
我看見了她的眼神多迷茫。
她獨自在那裏插呀插,
幸好有小曲伴隨著她。
松鼠在田邊向她翹尾,
風兒、白雲和小鳥都幫她托著夕陽。
誰能告訴我她唱的什麽?
也許她想念著遠方的情郎,
少女的心離不開愛情的憧憬,
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也許她唱著逝去的歲月,
所以曲調才這樣哀傷。
她在唱饑荒中枯黃的臉孔
還有很久以前的戰場。
也許她唱的是支普通曲子,
她對生活早就習以為常?
她只是要忘掉腰酸背疼,
她只是要留住西沈的太陽?
不論姑娘在唱些什麽,
歌聲好象山泉一樣。
我見她拿著秧苗彎下腰去。
我見她邊幹活兒邊歌唱。
我手搭涼棚看著,聽著,
直到我登上高高的山崗。
姑娘和她的歌聲早已消失,
仍然長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朗誦完最後一句,他凝固的手勢和迷茫的眼神把大家都吸引住了,雖然多數都覺得他的詩缺少文采。當他恢覆了常態坐下後,大家才打開了話匣子——
“是個知妹?”這是最先提出的問題。時興女知青叫知妹,男知青當然就叫知哥。知哥也作為統稱。
“不是呀。”
“看題目,還覺得是可以拿到《米縣群眾報》去發表的東西。你結果寫的是單幹。哪個年代的?”
“怎麽是單幹?也許是栽的自留田呢?還有,也許她那個栽秧組的都回去了,還剩下她在栽。”
“是你想象的?”
“不,就在上月,我們隊差秧,到山裏買秧子,我親眼看見的。”
“難怪,這種詩,憑想象寫不出來。”小胖這句話像是稱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柏舟公社知青有個月光詩社,成員有姬隱菊、蘇武牧、呂子瞻、袁鳴三、茍靈均、劉子美、封子羽等。外人眼中他們都自命清高,和那些專事歌頌新農村的知青宣傳隊筆桿子有異,稱之為散仙。
這天下雨,忙壞瓦檐,閑著老牛。紅了草莓,綠了芭蕉。封岳在家臥聽雨聲,感到百無聊賴,待垂註的雨簾成了飛絲,就拎著吉他出去。
河岸邊有幾行垂柳,樹中藏著唱得嬌滴滴脆生生的黃鸝。沙灘上幾只瘦伶伶的白鷺一動不動站著,對風景睜只眼閉只眼,意在腳下的魚。
上游半裏便是渡口。他從守甘蔗的棚子中扯束谷草來挽成個草把,坐在岸邊悠悠然彈了起來。
這時渡船從對面劃過來了,雨絲中隱現出一件綠衣裳。巧哇,他精神一振。這飄舉若仙紗的綠衣裳他見到多次,姑娘始終不知其名。
也想打聽,但那樣就沒有朦朧詩的味道了,面紗將挑起未挑起的味道,愛與路人之間的味道,永葆美好不至於一個跟鬥栽下去的味道。
他此時尋思,我過去彈的西方曲子,世界名歌,她從不向這邊看一眼,反而扭頭北望,真是南轅北轍呀!那她欣賞的莫非是古曲不成?就彈支《雨霖鈴》,彈完了直到她下船,趕快又彈《滿江紅》。
可她依舊面向著北方,小佇片刻,然後就走遠了。
她莫非竟是音盲?不可能,她明明在聆聽嘛!那她是故意捉弄我?這就很好!
就不知是孩子氣的?還是挑逗的?戲謔的?惡毒的?惡毒的最好!哈哈哈,他心裏在喊。
原來秋霞左耳患過耳疾。封岳吉他聲雖從下游傳來,她卻覺得是從右耳方向傳來的,故她每次下船都要向北眺望聆聽一會。
沮喪之至,回去待了一會,就往呂子瞻組上走去。今天是詩社的社日,輪到呂子瞻做東。呂子瞻住在山腳下,要走四十分鐘。
他路過老猿教書的地方,進去看一眼。老猿是袁鳴三寫詩用的號。
這是個初小,兩個老師各教兩個年級,老猿教三、四年級,這名叫“覆式班”。兩個年級共三十幾個學生,但教室裏的娃兒有四十多個,乃因為有的女學生背著、帶著弟弟妹妹。
老猿在課堂上教這個年級讀書,就布置那個年級做作業。教室後面有塊地,這個年級上課時,那個年級還可以去勞動。老猿雖然忙裏忙外,實際處理得游刃有餘,連改學生作業都能當堂完成。
唯一傷腦筋的是女學生背著抱著的娃兒啼哭,或要解便,有時需要他去幫助。像今天這樣下著雨,娃兒哭了是不可叫女學生背出去哄的,只可讓她在教室後面和側邊過道抱著走來走去,拍著哼著,老猿自己聲音也要壓低一點。
子羽說已經到了放學時間了吧?袁鳴三說還有五分鐘。子羽說唉呀,五分鐘,放了算了!
呂子瞻知青組一排幾間坐西朝東土磚砌的青瓦房,是下鄉後由隊上新修的。前面垂柳和水渠,後面有些桉樹。呂子瞻於南墻外邊打個一丈見方的三合土壩兒,上用麥草搭個單坡頂的偏廈,稱做茅亭。
雨又在下,呂子瞻、姬隱菊、蘇武牧、茍靈均和劉子美都在茅亭裏坐著喝茶,說柏舟文壇的近事。
呂子瞻說茶葉是從市裏帶來的“一花”即一級茉莉花茶。市民愛喝三花,茶館一般是泡五花,一花算是極品了。
劉子美綽號小胖,問大家看最近一期的《米縣群眾報》沒有?姬隱菊嗤之以鼻:“《群眾報》?揩桌子我都不要。”
小胖道:“那上面有篇柏舟文藝宣傳隊的劉某寫的報導,吹噓他們宣傳隊如何學習著作。”
茍靈均笑道:“也不叫吹噓,是事實,他們學得比縣委機關幹部都還要認真!”
小胖道:“報導說,晚飯後,在清白的月光下,在秋蟲熱鬧的伴奏聲中,我們在曬壩上坐成一圈……”
姬隱菊道:“沒有寫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在高高的谷堆旁邊”是流行新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中的句子。
呂子瞻道:“嘻,在清白的月光下,又不是魯迅的《藥》!”
旋又說起清流詩社魏康的事,茍靈均怨恨魏康借書不還,“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下鄉來的車上,我在看,他抓過去的,兩年了!每次問他都東支西捂,前天趕場我碰到問他,幹脆說記不得了!”
問大家:“你們曉不曉得魏康在跟株林四隊的鄭艷耍朋友?”
小胖:“哦?不曉得。聽說鄭艷下鄉前就耍起朋友,下鄉後又……唉唉,完全是只破鞋!”
茍靈均道:“正是。可是魏康竟說他發現了一顆埋在汙泥中的明珠!”
眾人聽了都忍俊不禁。小胖含著口茶,趕快跑兩步“噗”一聲噴出,之後又“哎呀哎呀”笑著,“吭吭”咳著嗽,臉紅筋脹喘不過氣來。
趁他緩過氣來之前,大家都不做聲,各自都在洗滌把玩這顆剛掘出來的明珠,將它變成了姿色可餐的鄭艷臉龐……
子羽和老猿出現時,小胖正站起做朗誦狀,見了便等他們走攏坐下,方朗誦。他是左撇子,左手誇張伸出,拖著嗓子:“啊——兩角!”姿勢不變等著叫好。
蘇武牧、茍靈均、呂子瞻、姬隱菊笑著鼓幾下掌。
小胖解散姿勢,對一臉迷惑的子羽、老猿解釋道:“微型詩,加標點符號一共才五個字。”
茍靈均道:“詩的靈感來自呂子瞻說的,《詩刊》的稿酬,現在不算字數了,算行數,一行兩角!”
子羽笑問:“那階梯詩……”
意思這樣計稿酬的話階梯詩那就太劃算了。眾人道:“是呀,是呀!”
呂子瞻提起開水瓶給子羽和老猿面前的茶杯摻水:“你二位先品一花,再品評敝人的兩首舊體,他們幾位都已經評過了。”
呂子瞻把一張詩箋遞給子羽,這是張真資格印花的詩箋,名叫薛濤箋,毛筆小楷。
贈友人二首
魚雁姍姍何太遲,報春喜鵲上高枝。路經蓬島幾重遠,心有靈犀一樣癡。石磨豆汁簡做飯,囊盛螢火好觀棋。故林莫灑子規血,野鶴翩翩任所之。
其二
階前五柳真師表,也學先生世外逃。嵇子絕琴嗟志短,孔明遺恨怪才高。日中南阮曬褌布,月下東籬飲濁醪。誰為風騷六載事?淚花研墨漫揮毫。
子羽拿著慢悠悠哼了一遍,遞給老猿。眾人因老猿是寫新詩的,對舊詩說不出個子曰,故都在等他開腔,只有呂子瞻本人顯得漫不經心,但這分明是在掩飾心裏的躁動。
子羽便笑道,我喜歡第一首,換做凝神之態:“你們聽,現在杜鵑正叫個不停,它恐怕已經叫出血來了。”擡頭望著鳥聲傳來的樹林。
茍靈均嘆道:“這鳥兒真是太執著了,還是隨遇而安的好。”
子羽便又笑著道:“第二首,諸葛亮未完成統一大業,只能怪他的才短,不是孫武或拿破侖那樣的軍事天才,你怎麽反而怪他的才高?”
呂子瞻道:“如果他的才不高,劉備就不會三顧茅廬了,頂多只有一顧,就還是讓他在南陽躬耕。這樣他一輩子自由自在的種田,又經常有水鏡先生、崔州平等人前來飲酒做詩,有什麽遺恨可言呢?”
大家一陣哈哈。
詩社社規,每次聚會的東道主要有新作,客人可有可無。老猿帶來了新作《插秧女》,他站起給大家朗誦:
你看!對面坡上,
有個年輕的姑娘
她對著西沈的太陽,
獨自在插秧,獨自在歌唱。
她後面是一個個秧束,
她面前是勻凈稀疏的秧行
她偶爾直起腰來,揩揩汗,
我看見了她的眼神多迷茫。
她獨自在那裏插呀插,
幸好有小曲伴隨著她。
松鼠在田邊向她翹尾,
風兒、白雲和小鳥都幫她托著夕陽。
誰能告訴我她唱的什麽?
也許她想念著遠方的情郎,
少女的心離不開愛情的憧憬,
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也許她唱著逝去的歲月,
所以曲調才這樣哀傷。
她在唱饑荒中枯黃的臉孔
還有很久以前的戰場。
也許她唱的是支普通曲子,
她對生活早就習以為常?
她只是要忘掉腰酸背疼,
她只是要留住西沈的太陽?
不論姑娘在唱些什麽,
歌聲好象山泉一樣。
我見她拿著秧苗彎下腰去。
我見她邊幹活兒邊歌唱。
我手搭涼棚看著,聽著,
直到我登上高高的山崗。
姑娘和她的歌聲早已消失,
仍然長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朗誦完最後一句,他凝固的手勢和迷茫的眼神把大家都吸引住了,雖然多數都覺得他的詩缺少文采。當他恢覆了常態坐下後,大家才打開了話匣子——
“是個知妹?”這是最先提出的問題。時興女知青叫知妹,男知青當然就叫知哥。知哥也作為統稱。
“不是呀。”
“看題目,還覺得是可以拿到《米縣群眾報》去發表的東西。你結果寫的是單幹。哪個年代的?”
“怎麽是單幹?也許是栽的自留田呢?還有,也許她那個栽秧組的都回去了,還剩下她在栽。”
“是你想象的?”
“不,就在上月,我們隊差秧,到山裏買秧子,我親眼看見的。”
“難怪,這種詩,憑想象寫不出來。”小胖這句話像是稱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